用于食品加工的酶制剂是加工助剂的一份子,加工助剂是指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,与食品本身无关。加工助剂成员众多,助滤、澄清、吸附、脱模、脱色、脱皮、提取溶剂等都跻身在列。不同的加工助剂使命不同,而酶主要负责催化,帮助食品中的物质进行转化。酶主要由蛋白质组成,它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,快速改善反应过程,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反应物产生作用,不会产生多余的副产品,在食品应用中非常的安全、可靠。
一般情况下,食品加工用的酶制剂添加量很少,这点在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)当中也有所体现。为了保证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我国制定发布了多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,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)就是其中之一。在该法规当中共明确列举了GB2760 批准了54 种酶作为食品加工助剂,近几年中卫健委又以公告的形式批准了另外8 种酶制剂作为加工助剂,所以目前允许使用的酶制剂(加工助剂)一共是62 种。要成为一个“合格”的食用加工酶,也是有一定“门槛”的:若要新增某一种酶,需要按照新的酶制剂的审批程序进行申报,经批准列入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)后才能使用。除了酶制剂种类必须符合国标要求外,酶的来源和供体也必须在国标批准的范围内。
不仅有门槛,食用加工酶制剂们还会受到一定的“约束”:
● 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,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,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
● 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,无法完全除去的,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,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
● 应该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
我司销售于食品行业的所有酶制剂均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)要求,并且能为客户提供法规符合性的书面声明。酶制剂是加工助剂,是食品添加剂,按道理来说应该出现在配料表中,可是我们在许多面包、蛋糕、啤酒、果蔬汁……都找不到它的“身影”。
这又是为何呢?
其实,在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》(GB 7718—2011)当中早有答案。酶制剂作为加工助剂免除了标注的义务,为清洁标签产品。